五金不虑于微,始成大患;不防于小,终亏大德。习总强调,要警惕“小管涌演变为大塌方”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”。小节不守,大节难保。每一个“案中人”的故事,都是因小失大、积小成大的惨痛教训。见始知终,见微知著,得其大者而兼其小,引导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应多一些“小题大做”。
观看《零容忍》《永远吹冲锋号》等警示教育片,不难发现,一个个声泪俱下的哭诉,一张张追悔莫及的忏悔书,都在讲述着同一个教训——没有扣好第一粒扣子。
目无法纪“不拘小节”。有的干部将“成大事者不拘小节”奉为人生信条,认为在纪律约束下工作是“戴着镣铐跳舞”,工作创新出彩就得“擦边”甚至是跨越“红线”,犯错误被处分是“运气不好”。有的干部学习党纪国法是“被安排”,相关规定成为“最熟悉的陌生条款”,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“听我的”和“凭感觉”,问及相关红线底线是“我认为……”
雁过拔毛“占小便宜”。有的干部认为,自己在服务群众中劳神费力,吃一餐饭、拿点辛苦费乃人之常情,收一包烟、一张卡只是一点“小意思”。有的干部认为服务对象赚得盆满钵满与自己辛勤付出密不可分,分一小杯羹乃自己“劳动所得”。有的干部努力考编进入体制,认为“公门”有各种隐形福利,这些隐形福利就包括群众办事时的“意思意思”。
轻许承诺“小事一桩”。有的干部为了树立“耿直重感情”的人设,同时为了彰显权力的能量,对亲朋好友请求事项均表示“轻松拿捏”,为了兑现诺言,或施展领导权威强行摊派,或请同事“给面子”,有时甚至对部分亮红灯事项亲自上手、大开绿灯。比如,有着“耿直、大气”之称的四川某县县长邹某,公然推翻县委会决议,把不合规变成“合规”。
自不量力“现尝小鲜”。有的干部沉溺于虚拟世界,在游戏中“氪金”远超正常收入,百度搜索“年轻干部挪用打游戏”案例比比皆是,数额大的达上百万。有的干部贪图享乐,追求低级趣味,比如某交通局长李某为当“榜一”大哥,给女主播刷礼物多达40余万元。还有的干部热衷于收藏古玩字画,但因购买力有限,最终走上“雅贿”之路。
小是大的开始,多是少的积累。从“小红包”到“纸箱装钱”,从“下不为例”到“按照惯例”……日积月累,积小成大,打开了一条由“破规”“破纪”到“破法”的下坡路。
轻“小细节”铸“大漏洞”。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忽视一个遵规守纪的细节,就等于开了违规违纪的第一道口子,若不及时修补,便会形成破窗效应,口子随着时间推移越撕越大,轻则撕口子的人招致“反噬”,重则上演“丢失一颗钉子,亡了一个国家”的悲剧七一时评|遵规守纪中的“小”与“大”。
贪“小便宜”反“吃大亏”。一个人堕落,往往是从贪占“小便宜”开始的。这里收点小礼物看似无伤大雅,那儿拿点辛苦费自诩“按劳分配”,其本质都是贪婪无度,根源是党性打折。思想的源头是一汪污水,仕途之河就不可能是一湾清波,“摔跟头”只争来早与来迟。
重“小友谊”则“大翻车”。讲感情的前提是讲原则。君子之交淡如水,重感情不是讲人情。灯红酒绿、推杯换盏中结下的“铁哥们”友情,大多是打着重感情的幌子谋求人情的实惠,“友谊”是否稳固、持久,取决于当前所在岗位以及提供的经济价值,若一朝失势、落马,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。
溺“小爱好”被“大围猎”。好船者溺,好骑者坠。若“爱”而不当,“好”而无度,或者沉溺于低级趣味,终将心为物役,被兴趣牵着鼻子走。当物质基础不能为上层建筑买单时,权力寻租的概率大大增加,伴随的是一张悄然拉开的围猎大网。
小事莫小视,小节莫失节。习总要求,“不以问题小而姑息”。管住小事小节,要坚持“小题大做”的方,以大格局抓实纪律学习、漏洞修补、情趣健康、圈子整治。
清除法纪“小盲区”要抓实“大学习”。学纪,方能知纪明纪守纪。学习党规党纪不能“凭自愿”,要将其作为党员干部“必修课”,创新探索沉浸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等党纪学习新模式,让纪律规范“活”起来,学习体验“新”起来,推动从“要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转变。学习党规党纪不能吃“夹生饭”,要将学习不全面、不深入作为必须填补的窟窿,不断丰富“集中学+个人学”载体,拓宽“线上学+线下学”平台,帮助查漏补缺、温故知新,推动知识碎片串成整体、形成体系。学习党规党纪不能自欺欺人,要严肃整治党纪学习中“读文件读标题”等形式主义、“下属代学”等官僚主义、“心得体会复制粘贴”等拿来主义。
整改违纪“小管涌”要抓实“大修补”。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,要拿到人格、党性、作风的“显微镜”下检查,看一看思想上有没有“偏航”、品行上有没有“瑕疵”、言行上有没有“漏洞”,全面彻底将“小心思”消灭在萌芽状态,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。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,对党员干部犯小错误,要及时通过“咬耳扯袖”纠偏,触碰红线的要严格按照党章、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,予以“当头棒喝”,让其感受到铁纪“长牙”。祸患积于忽微,要通过案例教学、情节模拟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杜绝“第一次”和“小意思”,帮助其认识到“小时偷针、大来偷金”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彻底破除“小节无害论”。
纠治享乐“小癖好”要抓实“大监督”。君子可寓意于物,而不可留意于物。要通过谈心谈话以及服务对象、同事、下属、家人等反映知晓干部兴趣爱好,对爱好需要“烧钱”、趣味低级的,强化正面引导、提醒警示,对确有必要的纳入重点监督名单。对一些处在财务、项目、执法等重要岗位的“小干部”,要纳入监管“关键少数”,动态排查监管机制是否存在漏洞,常态检查工作内容是否合规,织密监督网络,确保没有违纪违法可乘之机。“嗜”之有度,“好”当有道,要上好情趣高雅“第一课”,选取身边人玩物丧志的典型案例,通过“以案四说”等形式,将“智勇困于所溺”的教训刻印在脑海。
打破交友“小圈子”要抓实“大解散”。“小圈子”大行其道,不仅会在圈子内诱发问题,还会带来不良的生态连锁效应。解散圈子首要是大兴教化之风,从思想上追根溯源、挖根祛毒,从文化上正本清源、激浊扬清,对领导干部在“老乡圈”“校友圈”等圈子担任“大哥”的,必要的调离岗位。“团伙”“山头”离不开一个“利”字,解散圈子关键是要斩断利益链条,深入排查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行为,对违规违纪企业列入治理“黑名单”。